(上章遗漏字数补齐,先阅上章哦)
武道天眼之下,少年人的生平尽数显现,使得陆尘对于此番天地有了初步的了解。
自昔日十二山人攻伐冥府后,冥府至宝失窃,六道轮回崩碎。
在此番情形之下,整片冥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由忘川河奈何桥等组成的无边之地分化,最终共计一十八层,犹如尖塔一般层层分离。
而昔日尚且存活下来的魂灵们,也逐渐在失去束缚后的冥府之中恢复灵智,魂灵不断的修行提升。
与外界一般,这里间一十八层的冥府亦是有灵气稀薄强弱之分。
但说是灵气,实则也非灵气,而是一种用以修行魂灵的物质,大抵可称为魂质。
越是上层的冥府,魂质便是越发浓郁,而越是下层冥府,则魂质越发稀薄。
对于冥府之中的亿万魂灵而言,自然是希望向上而行,以浓郁的魂质来使得自己的魂体越发强盛。
而同样的,与外界那些仙山都被世家圣地所霸占一般,这冥府的上层之境,亦是被牢牢把控在那些生前便极为强大的生灵手中。
那些真君至尊境界的存在死后,他们的魂灵自然也要比寻常魂灵强横的多上许多。
在冥府重构后,所有茫然的魂灵都逐渐恢复灵智,而这些本就强横的魂灵自然更早觉醒,牢牢把控着浓郁魂质的上层之地。
甚至于为了杜绝隐患,那些强大的存在更是达成同盟,死死的卡住上下层的通道,以此来杜绝这亿万魂灵中有更为强大的存在成长起来。
“好一个十八层冥府之地。”
陆尘颇为头疼的摇了摇头,嘴角勾起一抹苦笑。
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,这句话委实没错。
莫说是阳间的万物生灵了,哪怕是这冥府之中尚且没有肉身的魂灵,不也是这般勾心斗角的,害怕着后来者居上。
“先生,我叫楚清河,在汜水河畔发现您昏迷不醒,看您尚存有气息,便冒犯着将您背了回来,若有得罪,还望先生见谅。”
那少年挠了挠头,有些磕巴的说道。
陆尘面露浅笑之意,微微摇头。
“何有冒犯之处,该我谢你才是。”
“我名陆尘,唤我姓名即可。”
虽说以陆尘的境界实力,哪怕在这冥府之中沉睡个百年千年也未能有人伤及其分毫,但毕竟少年心存善念,陆尘自然也是有感激之心。
“先生一看便非凡人,晚辈不敢妄称名姓。”
少年人一板一眼的拱手而语,武道天眼并未提及少年前世是何身份,但陆尘也能隐隐约约的猜测出,眼前的少年前世多半是位教书先生又或是读书郎,方才会这般重视着繁文缛节。
“你救了我,你我之间,倒也不需有这么多的繁文缛节。”
陆尘笑了笑又道。
少年顿了顿,但最终还是摇头,依旧不敢直唤陆尘姓名。
陆尘并不知晓,少年之所以这般犹豫,实则是因这冥府的分层所致。
上下层之间的差距犹如天堑一般,非寻常人所能逾越。
而陆尘虽是一袭青衫,但无论是腰间的佩剑还是麒麟状的玉佩,都给人一种身份非常之感,疑似是冥府上层之人。
少年其实对冥府上层之人并不喜,但不知为何,他能感觉到陆尘与那些上层人物并不一样,这才会不顾同行之人的反对,将陆尘带回营帐之中。
但另一方面,少年多少对于上层人还是有着不小的惧意,因而哪怕陆尘说直唤自己姓名,少年人也并不敢行此事。
“那你唤我夫子好了。”
眼见少年人稍有些害怕神色,陆尘有些无奈的笑道。
听到这话,少年人的眼睛又是一亮,毕恭毕敬的喊了声夫子。
“对了,清河你可曾有见过这两位女子,似这般模样。”
陆尘一挥手,便有虚影浮现而出,赫然正是苏月仙以及黄亦瑶的影像。
见那两道宛如仙子一般的虚影浮现,少年人不由得微微一怔,待得回过神来时,察觉自己失态之举,不由得脸色通红,赶忙向陆尘摇头。
“并未有见过这二位仙子。”
少年磕巴说道。
陆尘微微点头,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。
毕竟冥府共有一十八层,若苏月仙身处此片冥府之中,想来也是最上层处,而身处一十八层的楚清河,自然是难以知晓其什么讯息。
“无妨。”
见少年有些惭愧的模样,陆尘轻笑说道。
“对了,你可愿入我门下。”
陆尘站起身来,笑着看向少年说道。
依少年生平而见,其初时尚且心存侥幸,觉得通过自己的苦修,定能从下层爬到上层之处。
可接连两三层过后,楚清河便是意识到,这所谓的晋升通道,不过是上层人用来戏弄人的把戏。
哪怕你费尽心思往上爬,可哪怕终其一生,也不过是上层人终点的所在之处而已。
所以楚清河放弃了苦修的念头,他知道这是没有意义的,亦是没有期望的。
他最终以自己的死燃起了火,一场在整个冥府燃烧着的火焰,一场将整个冥府化作赤红色炼狱的火焰。
那些高高在上的魂灵们第一次感到了恐惧,而恐惧的源头,不过是被他们视作蝼蚁的紫府境魂灵。
陆尘鲜少有收徒的念头,哪怕是白平安亦或是萧狸奴,其实更多的只是因着系统所给予的奖励而行此事罢了。
其真正动过收徒念头的只有两次,一次是那位名唤姜原的少年,少年虽未有灵脉,然赤子之心天地可鉴,陆尘相信,有朝一日,其定然能闻名天下,哪怕那些神子圣女也不如其分毫。
纵使少年当真便未有什么修行天分,只能在下五境中挣扎徘徊,那陆尘也觉得并未有什么。
毕竟论起求道之心的话,少年人已然胜过了世间九成九之人了。
哪怕修炼未成,也只是苍天不公而已。
至于另一位,则是眼前的这位看似清秀,实则眸中却有火藏的少年。
世间多有不公,以血引雷霆者,自然值得铭记。